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西双版纳州科学技术局、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南药工程中心、云南省生物医药(民族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办,西双版纳柬龙制药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悦景庄桃源里项目、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分会协办,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支持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传统医药联盟会议在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美誉的西双版纳举行。
西双版纳傣医药跨越千年,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将探索出的生存经验及医疗实践升华为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傣医药理论,为西双版纳各族群众在流行病肆虐的“瘴之区”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次会议,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主要内容,共商中医药传承创新、国际化发展之道,来自国内外7700余名专家学者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或观看了会议直播。
中国工程院陈香美、杨宝峰、程京、姜保国、肖伟等五位院士举办了院士讲坛,来自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及国内15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晓波研究员《原于药用植物的新药发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方证代谢组学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的方剂有效性解读》、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基于南药资源的创新药物与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云南中医药大学张荣平教授《云南民族药臭灵丹抗流感病毒研究》等学术报告引起关注和热议。
会议期间,云南曲葵商贸有限公司展出摇床、真空干燥箱、细胞计数仪等7个品类;西双版纳柬龙制药有限公司展出云砂仁、龙血竭、灵芝、肾茶等来自热带雨林的傣药南药产品;勐海承峰号茶业有限公司为会议赠送滑竹梁子蚌岗茶饼120饼。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研发普洱茶种植生态改良技术:在普洱茶地里面套种八角、肉桂、迷迭香等中药,从生物多样性、茶园森林化和物理防治茶园病虫害方面提升普洱茶质量和中药材增收。目前已在景洪、勐海覆盖200余村小组,带动农户一万户,超过10万亩,把技术支撑、三农增收、基层党建、乡村旅游、碳中和关键点有机结合。项目承担方雨林之窗公司负责人刘学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期将在中药材交易市场、产业加工等产业链发力,至2026年,套种面积将突破40万亩,农民年收入达20亿元。
据悉,截至2022年,西双版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9万亩,产量近1万吨。2022年9月,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复通过西双版纳州101个傣药地方饮片标准,填补了傣药饮片在全国无标准可依的空白。目前,全州有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专家工作站5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